2 蔬菜標準化生產的措施
當前,蔬菜的標準化生產要在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基礎上,增加資金和科技投入,將標準化生產貫穿于蔬菜生產的全過程,強化政府、企業(yè)和農民的參與意識,加強培訓宣傳教育,普及標準化知識,提高蔬菜質量意識,將標準化生產變成農民的自覺行動。
2.1 建立一個體系
加快蔬菜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的標準化體系建設,加強標準制訂、安全生產、產地認定、產品認證、檢測體系建設、產品例行監(jiān)測等的投入力度,建立標準化生產長效機制,完善管理制度。
2.2 增加二類投入
2.2.1 增加資金投入。一是加大標準制訂、質量認證體系、安全監(jiān)管等體系建設的投入,保證蔬菜標準化工作能夠正常運轉。二是制訂扶持政策,爭取立項,爭取稅收、貸款等優(yōu)惠政策,促進標準化生產的進度。三是多方籌措資金,建設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(qū)。
2.2.2 增加科技投入。一是加強標準化生產科技隊伍的建設,特別是基層推廣隊伍的建設,為蔬菜標準化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。二是加快蔬菜檢測技術的研發(fā)速度,建立快捷、簡易的檢測體系。三是提高蔬菜生產的科技含量。加快蔬菜抗病優(yōu)質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,加快蔬菜安全投入品的使用推廣,加快蔬菜貯藏保鮮技術的研究和開發(fā),建立科技含量較高的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(qū)等。
2.3 抓好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
2.3.1 產前抓好標準的制定,做到有標準可依。選用優(yōu)質高產品種,做到品種的標準化先行。
2.3.2 產中抓好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。實行蔬菜的安全生產,建立投入品質量監(jiān)測體系,普及生產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識,引導菜農合理施肥、科學用藥。
2.3.3 產后制訂相關標準。制訂蔬菜采收、分級、保鮮、貯藏、運輸、加工、包裝等標準,提高蔬菜產品的檔次和商品性;做好蔬菜上市前的檢測,確保蔬菜食用安全;推行市場準入制度。
2.4 明確四個主體
2.4.1 發(fā)揮政府在標準化生產中的推動作用。政府通過加強對職能機構的領導,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區(qū)、培養(yǎng)標準化人才隊伍、培訓農民、扶持龍頭企業(yè),以政策推動使標準化生產成為企業(yè)和農民的自覺行動。
2.4.2 發(fā)揮市場在標準化生產中的引導作用。在市場設立名優(yōu)產品專銷區(qū),實行優(yōu)質優(yōu)價,引導建立標準化產品消費市場;建立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,把不符合標準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拒于市場門外。
2.4.3 發(fā)揮企業(yè)在標準化生產中的帶動作用。龍頭企業(yè)是連接市場和農民的重要平臺,也是實施蔬菜標準化的重要主體,龍頭企業(yè)實施標準化生產,可以較好地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,形成與市場相適應的現代化生產、經營體系,將農產品帶進國際市場。
2.4.4 發(fā)揮農民在標準化生產中的參與作用。農民是標準化生產的重要實施者,標準的實施與推廣,歸根到底是要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,將標準化生產變成農民的自覺行動。
2.5 強化五項措施
2.5.1 強化宣傳引導,提高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對標準化生產的認識。要強化宣傳引導,充分利用廣播、電視等新聞媒體,宣傳蔬菜標準化生產的意義、重要性和緊迫性,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,提高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的質量意識、標準意識,樹立以質量求效益、以標準求發(fā)展的觀念,調動其自覺參與蔬菜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。
2.5.2 建立名特優(yōu)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區(qū)。通過做給農民看、引導農民干的形式,建立生動的蔬菜標準化生產現場,同時結合示范區(qū)的建設,開展創(chuàng)品牌、創(chuàng)名牌蔬菜活動,用質量、價格杠桿推進名優(yōu)蔬菜產品的發(fā)展。
2.5.3 普及蔬菜標準化知識。要通過廣播電視、書報刊物等多種形式,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的宣傳培訓,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,促進其掌握實用的蔬菜標準化知識,提高標準化生產實際應用能力。
2.5.4 推行市場準入制度,加強市場監(jiān)管。對蔬菜產品實施上市前檢測,憑檢測合格證明獲得市場準入資格;對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產品及示范基地予以曝光;建立標準化蔬菜產品的銷售市場,實現優(yōu)質優(yōu)價。
2.5.5 加快標準化工作人才隊伍的培養(yǎng)和推廣隊伍的建設。要加強標準化工作和推廣隊伍的建設,實行引進和培養(yǎng)相結合,不斷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隊伍。